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刘强东没告诉你的那些事 ——京东与美团是善恶之战还是利益之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3:06:00    

文|上海章和投资高国垒 高国垒

被刘强东斥为“暴利”的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不到3%,饿了么外卖业务依然巨额亏损……刘强东这次的感情牌打得很成功,但其说法却有太多误导成分。围绕外卖业务,京东与美团真是一场“善恶之战”,还是又一次利益之争?

“外卖平台(指美团)一年利润竟然几百万上千万,简直暴利”、“京东外卖净利润永远不准超过5%,超过了我要处分人”、“餐饮商家太可怜,平台扣点太高了”……在商言商,刘强东打感情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商业社会所允许的。但利益相关方——消费者、骑手、餐饮商家乃至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被误导,则是另一个问题。

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不到3%

美团外卖业务利润率一直很低,绝不是刘强东说的“暴利”。

2024年美团净利润激增至358亿元,但其盈利核心并非刘强东说的外卖,而是到店业务和酒旅业务。财报显示,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利润率长期超40%(没有配送成本)。而外卖业务单笔配送亏损0.34元,依赖佣金和在线营销收入勉强实现整体盈利。美团没有单独披露外卖业务净利率。根据财报,美团2023年度综合净利率5.7%,2024年在规模效应和结果优化的基础上,综合净利率首次提高到10.6%。但考虑到到店和酒旅业务长期净利率超过40%,可以想象外卖业务净利率有多低。摩根大通估算,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大概2.8%——稳稳地落在刘强东“不准超过5%”的要求区间。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的“醉翁之意”

2024年京东净利润达413亿元——电商平台赚的比外卖平台还多。按刘强东的思路,京东是否比美团更暴利?

刘强东以“改善骑手待遇”、“让利给商家”为旗帜高调切入外卖市场,但商业逻辑远非表面这般温情。2024年京东核心电商业务增速已降至6.8%,3C家电品类更面临美团闪购的强势渗透——美团闪购3C订单量已达京东全站四成。京东外卖的“0佣金+五险一金”策略,本质是防御性扩张: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巩固用户粘性,阻止美团进一步蚕食其核心3C电商品类。

更深层的动机在于资本市场叙事。京东近年净利润增长依赖投资收益(2024年其他收益达134亿元,占净利润32.5%),急需新故事支撑估值。

京东外卖的“不可能三角”

刘强东好像在善意的“不允许京东外卖利润率超过5%”,但现实是他准备亏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赚多少。“饿了么”外卖市占率近3成,目前仍然亏损。考虑到京东平台和骑手对外卖业务可以部分复用,摩根大通测算,京东每获取5%外卖市场份额需亏损80-90亿元。京东需市占率超15%才可能盈亏平衡,但当前其日单量仅100万(美团日均6390万单)。

刘强东宣称“全额承担骑手社保”,但美团已启动养老保险试点,并通过灵活用工稀释成本(仅核心骑手80-100万需参保,单均成本增加0.1-0.2元)。京东若将社保成本完全内部化,需额外年支出超几十亿元。

外卖的市场份额、保住原有业务的利润和社会责任,是京东的“不可能三角”。

“压榨”争议的认知偏差

商家端,美团外卖费率透明化改革后,餐饮商家支付给美团的技术服务费为订单额的6%-8%,商家支付的配送费基本都给了骑手,消费者也承担少量配送费。商家实际负担不轻,但也称不上“压榨”——美团也没怎么赚钱,外卖业务净利率不到3%。

骑手端,美团高频骑手月均收入6650-9344元,部分熟练骑手能超过1万元,虽劳动强度大,但收入高于制造业普工。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对于没有任何技能的劳动者,这样的收入水平大家可以给个公允评价。

商业竞争没有善恶

美团综合净利润率从5%提升至11%,并非靠“压榨”,而是总收入增长22%的规模效应+结构性优化:到店和酒旅等高毛利业务占比从51.5%升至56.3%,其他新业务亏损率从88%收窄至31%。反观京东,外卖业务需直面美团7年积累的算法、运力与商户关系,其宣称的“0佣金”难以持久——一旦补贴退坡,商家和消费者仍将回归履约效率更高的平台。

一个常见的商业安排是,高频业务带动低频业务,高频业务负责引流和客户粘性,低频业务负责赚钱。外卖就是美团不赚钱的高频业务。现在京东组织炮火轰击的正是美团的高频业务。对刘强东来说,这场仗可能不得不打,但注定是一场硬仗。而且即使打赢了,也只是拓展了一块本身难以赚钱的引流业务(不是刘强东不想赚的问题)。要想赚钱,需要在此基础上延伸新的低成本高毛利业务。

结语:“正义叙事”背后是商业博弈

刘强东的“反暴利”檄文充满感染力,但商业世界只相信常识。美团2.8%的外卖净利润率,与京东3.6%的整体净利率,均证明这不是一场“善恶对决”,而是商业博弈。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