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位一体”培育医学院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6:30:00    

转自:黑龙江日报

□董玉晶 梁玉清 林瀚[通讯作者]

工匠,作为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需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特质,并不断突破自我,在技术与品德的双重维度持续提升。“工匠精神”是对传统技艺追求卓越的凝练,它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凝聚着从业者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同时深度融合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清晰展现出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齐齐哈尔医学院率先提出“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医学生未来,旨在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药工作者。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立足“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支导师育人团队”,涵盖思想政治导师、专业技能导师、职业发展导师。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医院将“工匠精神”巧妙融入医学生“三导向”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着力培育出身心健康、具备卓越专业素养,能够在医学领域持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

筑牢价值根基

思政导师点亮工匠精神灯塔

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厚植精神土壤。思想政治导师团队精心打造沉浸式的思政教育环境,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精神主题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利用医院的内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与时代意义。开展讲述身边优秀医护人员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与向往之情。此外,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月”活动,在此期间举办各类思政活动,营造浓厚的精神培育氛围。

开展思政特色主题班会,领悟精神内涵。开发专门的工匠精神思政主题班会,将其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主题班会内容紧密结合医疗行业特点,深入剖析工匠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如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患者健康的高度负责、对职业操守的始终坚守等。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国内外医疗行业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此外,引入情景模拟教学,设置各种医疗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医护人员,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和践行工匠精神。同时,邀请行业内的道德楷模、劳动模范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

深化思政实践活动,践行精神理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思政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践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诊、健康科普宣传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医疗工作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围绕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如医患关系、医疗技术发展等展开调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工匠精神从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品德和意志。

锤炼精湛医术

专业导师铺就工匠精神之路

构建规范教学体系,夯实技能基础。专业技能导师团队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掌握精湛的医疗技能提供保障。医院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涵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科研方法等多个方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病例讨论、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模拟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定期组织技能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施导师带教制度,传承精湛技艺。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带教制度,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导师要以身作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医术为学生树立榜样。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师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各项医疗操作,从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如体格检查、无菌操作等,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导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竞赛内容涵盖临床技能、科研成果、病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引领职业征程

职业导师护航工匠精神成长

定制个性发展规划,明确职业方向。职业发展导师团队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导师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认识到医疗工作的重要和神圣,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精耕细作,追求卓越。同时,导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拓宽职业视野。搭建多元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优秀校友等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举办职业发展论坛,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路径、就业创业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同时,组织校友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分享他们的职业发展经历和成功经验,让学生从校友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学生与导师、校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供丰富实践机会,增强职业能力。导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职业能力。与医院、企业等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导师定期与实习单位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医疗调研、公益医疗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三支导师团队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为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注入强大动力。通过这样的培育模式,培育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精湛专业技能、明确职业方向的医学生人才。在未来,应持续优化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不断适应医学教育和医疗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让“工匠精神”在医学领域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22-KYYWF-0834)。

(作者董玉晶系齐齐哈尔医学院副研究员,梁玉清系齐齐哈尔医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林瀚系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