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文/图/视频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摸清文物“家底”。记者4月23日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在叙永江门镇永宁河畔崖壁上新发现明代曹公祠摩崖造像。这位明代官员开通永宁河水运的功绩,还曾引来明代状元杨升庵专门写文赞扬。

纪念曹震的造像
曹公祠摩崖造像位于江门镇峡江路石虎关永宁河畔。从其上公路往下望,河水碧绿的永宁河缓缓流淌,风景十分秀丽。但河岸崖壁之上则灌木丛生,造像附近也无路可行。去年,叙永文物四普的小分队前往江门进行文物普查,老百姓提供了这处摩崖造像的线索,最终在相关专家集体论证后,确认为纪念明代景川侯曹震的造像。
从临时在崖壁开出的陡峭小路下行约十几米,记者在崖壁半山腰看到了这处造像。造像由主龛、次龛、下龛建造碑、门楣石牌匾和对联残件组成。主龛中间,刻有两尊高浮雕男女造像。其中男子头部戴明朝官帽,女子头戴凤冠,二人均身穿朝服。造像虽然只有60厘米高,却仍可见比例细节均十分用心。两尊造像两侧还各刻有男、女仆一人。主龛下方,横卧一块长1.9米的条石,上刻“曹公祠”三字。附近约5米处,还发现两块石对联的残件,残件宽度正好与主龛两侧的凹槽相吻合。对联用楷书刻有“蛟龙窟宅奠”“夷庚”等字样。从主龛再往河滩下行,大约1米处还有一块已经风化的摩崖石碑;而距主龛25米,还有江门峡古航运纤夫拉纤所用石绞磨盘遗迹。

曹公祠的刻石
这处摩崖造像,让泸州当地文史研究人员如获至宝。因为,这位曹公当年为开通永宁河水运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杨升庵也曾写文赞扬他的功绩。
曹震,明代官员。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旨命令景川侯曹震前往四川永宁开通河道。
为何永宁河的开通重要到惊动皇帝呢?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黄英介绍,明代的永宁宣抚司下辖四川叙永、古蔺、兴文等多地,以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当时的永宁为川南门户,开凿江门峡,疏通永宁河,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交通商贸上都有利无弊。因此在永宁地区的宣抚土司禄肇上奏请求凿通永宁河道后,欣然应允。

四普人员在荆棘中清理曹公祠摩崖造像,四普资料图
永宁河,史料记载“其滩一百九十五处,至险有名者八十二”。曹震在工程中“石大者凿之,水陡者平之,使舟楫得以通焉。”永宁河通航以后,交通方便,活跃了川南与云、贵的商贸往来,特别是川盐的运销,使永宁后来在清代成为川盐黔运的四大盐岸之一 “永岸”。
为表彰曹震凿通江门峡之功,四川巡抚张素命纳溪知县李发在江门永宁河左岸石虎关创建曹公祠。一百多年以后,明代状元、大学者杨升庵被贬云南,在路经永宁江门看到曹震的 《开永宁河碑记》后大为感叹,遂写就《读景川侯曹公(震)开河碑》。
黄英介绍,杨升庵的碑记中有一句“象马边隅通贡道,蛟龙窟宅奠夷庚。”。此次曹公祠现场发现的两块石质残件上的文字组合起来,正好是“蛟龙窟宅奠夷庚”。曹公祠的发现地点也在石虎关,与文献记载想吻合,成为佐证曹公祠的重要证据。
新发现的曹公祠,成为叙永县明代漕运历史的实物佐证。据介绍,当地的文物四普工作仍在进行。截至目前,新发现文物点位已达22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