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市消防条例》解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7:33:00    

2025年3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北京市消防条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修改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消防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固化总结本市消防管理经验,为解决消防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

《条例》修改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发展新时代消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消防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家消防体制作出重大改革,相关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责也相应作出优化调整。为适应改革需要,2021年《消防法》作出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本市现行条例是1996年制定的,1998年、2002年、2011年进行了三次修改。自颁布实施以来,《条例》对维护本市消防安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首都超大型城市特有的消防安全隐患不断凸显,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防安全高危领域火灾扑救难、疏散难,人员密集场所、农村自建房集中出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等消防安全薄弱环节亟需规范。特别是丰台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后,本市在压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行新型监管模式、精准整治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探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和消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总结固化丰台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治理经验,解决本市消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必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

《条例》修改坚持了什么思路

本次修改的思路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国家有关消防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降低火灾事故概率、守住消防安全底线,针对消防安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手段,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坚持“放管服”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消防监管模式,优化消防营商环境,提升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条例》修改了哪些主要内容

修改后的《条例》共九章一百零四条,分为总则、消防安全责任、火灾预防、宣传教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构建消防工作新格局

一是根据国家《消防法》和消防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将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主体由公安机关变更为应急管理部门,实施主体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变更为消防监管部门。二是厘清消防监管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边界,对消防建审、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等部门职责作出调整。三是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相关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责任,完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职责。四是规范社会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强化个人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义务。

(二)完善消防管理措施,强化火灾事故预防

一是对建筑物特别是多产权建筑,明确所有权人、管理使用人各自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责任。二是细化完善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及医疗机构和养老、康复、托管等服务机构等火灾高风险建筑、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措施。三是规范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监测、使用行为,及时发现、消除住宅消防安全隐患;完善施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四是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消防隐患问题,明确居民住宅区、单位办公生活区集中充电、停放等安全管理要求,明确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管理制度和措施。五是加强村民自建房消防管理,明确村民自建住宅集中出租等活动的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疏散要求,以及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村委会等的监督、指导责任,并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三)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提升消防救援能力

一是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健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在薪酬保险、职业优待、伤亡抚恤等方面的综合保障机制。二是明确消防监管部门负责政府专职消防队管理使用,并将其纳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执勤体系;根据灭火救援、执勤训练等需要,可以调动单位专职消防队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培训指导。

(四)创新消防监管模式,兼顾安全与发展

一是明确了智慧消防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科技手段共享监管服务信息等,提升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水平。二是明确消防监管部门制定年度消防检查计划,统筹协调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方式、检查项目等内容。三是要求消防监管部门制定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措施,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消防检查的协调衔接,减少重复多头检查;推行非现场监管,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消防安全检查,审批管理标准统一、办理时限统一、审批结果互认的衔接工作机制等。

此外,还针对有关消防违法行为完善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