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4年)》(下称“情况通报”)和2024年度上海金融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7310件,全年收案总标的额为2157.26亿元。案件类型多样但相对集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超过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成为收案量第一的案由。
同时,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96件,同比增长136.14%,当事人涉及美国、英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反映出上海逐渐成为解决国际金融纠纷的优选地。涉仲裁执行案件1064件,体现金融司法对金融仲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其中,银行业案件占比40.69%,纠纷反映出房地产行业融资纠纷集中、公司对外担保有效性争议多发、自然人贷款业务纠纷突出等问题。上海金融法院在一起案件中认定格式合同中“上浮贷款利率后再次上浮利率确定罚息”条款实质系在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两次计收罚息,金融机构未对该异常条款履行提示说明义务,判决该条款对借款人不发生效力,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证券业案件占比23.01%,纠纷反映出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相关主体帮助上市公司造假、“名股实债”引发融资风险、私募机构 “募投管退”环节违规行为仍有发生等现象,如上海金融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判决私募基金管理人因不公平分配承担赔偿责任案,管理人根据投资者认购时间先后予以分配,法院认定该行为有违公平原则,管理人应赔偿投资者损失,促进形成私募投资领域良好法治环境。
保险业案件占比11.03%,纠纷反映出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平台投保雇主责任险等新型问题逐渐显现,需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上海金融法院在一起平台投保雇主责任险案件中明确了平台保险模式下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并就雇主责任险相关问题向上海金融监管局发送司法建议,助力完善雇主责任险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