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说名楼:历史记忆与文学景观》读书分享会在惠民书市举办——带你探寻12座名楼的“前世今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3:09:0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熟悉的诗句不仅能够唤起我们对名楼的记忆,更是承载着一段段故事。

4月27日下午,《说名楼:历史记忆与文学景观》读书分享会在河北省第十一届惠民阅读周暨2025惠民书市举行。本书责编李耘,河北广播电视台文化节目主持人、河北省优秀阅读推广人罗乔,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焦振文结合本书,带领读者一同探寻名楼背后的历史与文学故事。

李耘、罗乔、焦振文与读者合影

解读名楼如何从建筑变为文学景观

《说名楼:历史记忆与文学景观》书中精心收录了12座闻名遐迩的楼阁,每一座名楼背后,都隐匿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和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佳作。从黄鹤楼的仙气缥缈,到岳阳楼的雄浑壮阔;从鹳雀楼的高远意境,到芙蓉楼的婉约情思,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名楼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与文学典故巧妙融合,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画卷。

该书责任编辑李耘表示:“这些名楼虽历经战火洗礼,却总能在诗词中涅槃重生,这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写照。”

李耘分享本书内容

名楼背后隐藏着一段段历史故事

在分享会上,罗乔以黄鹤楼、岳阳楼等为例,带领读者一同走入名楼背后的文学世界。“名楼之所以区别于普通建筑,就在于其拥有文学价值的加持。就像黄鹤楼,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它名满天下,此后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罗乔为读者讲解名楼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邓州的范仲淹没见过岳阳楼,如何写出《岳阳楼记》?活动现场,罗乔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

重修岳阳楼后,滕子京希望范仲淹作一篇文章。由于范仲淹身在邓州,腾子京便赠送给范仲淹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靠自己的才学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罗乔讲道,彼时范仲淹推行新政受挫,却在文中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这不仅是对岳阳楼的生动描绘,更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写照。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借名楼走进历史,体悟古人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

学术研究、旅游指南,可以“一书多用”的优秀著作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焦振文认为,《说名楼:历史记忆与文学景观》具有极高的文化含量。“作者并非局限于对名楼相关信息的简单梳理与整合,而是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视角,在对名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自身对诸多历史问题的深刻思考。”

焦振文讲解本书的学术与实用价值

焦振文表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本书旁征博引,广纳古今中外关于名楼的丰富史料,并以严谨的态度对这些史料进行甄别与考证,力求每一处细节都真实可靠。此外,本书可以“一书多用”,不仅是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案头必备之书,也可以作为一本 “旅游导引”,帮助读者了解12座名楼的地理区位、建筑风格、结构特点等实用信息。无论是对于想要进行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还是对名楼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阅读体验。

河北农大三位学生现场分享本书名句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赵梓濛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杜康

■编辑/杨旭妍

■校对/赵润泽 韩妮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