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拥有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所。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为奋进新征程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以红色文化丰富教育内容,让思政课更有穿透力吸引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关键在于教育功能的深度激活。要以思政课内容创新为突破口,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打造多层次、多样态、有吸引力的思政课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要创新党史宣讲方式。打破传统灌输模式,有机贯通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调研、辩论、研讨等教学新方式,打造“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让传统展陈动起来、活起来,增强历史感染力与互动性。开发特色课程,创新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分类设计学习课程与引导路径。例如,为基层干部设计“赶考之路”主题课程,突出理想信念与廉政教育;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红色种子计划”,结合研学开展红色启蒙;为游客提供“红色+生态”“红色+乡愁”旅游路线,实现从景点游向沉浸学的跃迁。
优化传播载体,让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感染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就要主动适应媒介形态变革和受众需求变化,全面优化传播渠道并创新表达方式,助力提升红色教育的到达率、触达面。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构建学校、基地、讲师融合教育体系。各类学校要与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培育一批懂党史、会讲故事、善引导的红色讲师队伍,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互动研讨一体化教学链条。要推动红色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好“红色+”组合拳。深挖本地红色文化符号,开发兼具实用性、体验性的文创产品。聚焦短视频、直播、AI数字人等传播形态,用短平快、年轻态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形成传播即教育、参与即学习、平台即讲堂的传播态势。
提升协同效能,健全红色资源育人体系。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要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提升资源供给质量。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整合文旅、教育、宣传等领域的力量,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与资源调配,推动资源共建、项目共推、品牌共育。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红色研学、红色数字平台建设和红色景区运营,打造产业带动型、社会参与型、持续成长型红色文化生态圈,形成红色教育合力。
(作者:原黎黎,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