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模型生态战争的“技术暗战”,MCP为何成厂商必争之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5:47:00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近期,AI圈又迎来一位新顶流——MCP。

在近日举办的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正式发布文心大模型4.5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以及高说服力数字人、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App等应用。此外,百度还宣布将帮助开发者全面拥抱MCP,李彦宏现场演示了千帆、搜索、电商、网盘等产品接入MCP的案例。其中,在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上,开发者直接添加百度AI搜索和百度优选的MCP Server,让智能体完成从推荐书籍到完成购买。

自今年2月起,MCP协议迎来行业加速落地期:Cursor、Winsurf、Cline、OpenAI等平台率先完成技术接入。进入4月后,国内外科技巨头密集布局——阿里云百炼平台4月9日上线全球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支付宝联合魔搭社区推出国内首个“支付MCP Server”;4月14日腾讯云升级大模型知识引擎,新增MCP插件调用功能;4月16日支付宝进一步开放“支付MCP Server”。百度、谷歌等企业亦于4月相继宣布对MCP协议的技术支持。

究竟何为MCP?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由AI公司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旨在解决AI模型访问外部数据时面临的碎片化问题。该协议为大模型与多样化数据源及工具的对接提供了标准化框架,是构建高质量Agent的核心基础。通过将LLM模型与各类外部工具的交互整合至统一接口,MCP有效解决了传统API插件集成中的多协议适配和高开发成本等痛点。

如今,数以千计的智能体项目正野蛮生长:AutoGPT能自主规划任务,LangGraph可拆解复杂流程,OpenAgents甚至模拟人类决策链。这些被寄予“数字员工”厚望的AI,却陷入一个致命困境——它们仍是“数据孤岛”:彼此无法理解指令、共享知识,更遑论像人类团队般分工协作。这恰似1970年代的计算机世界:没有TCP/IP协议,没有万维网标准,每台设备都是信息黑洞。

面对这些“孤岛”,MCP协议出现了。如果说TCP/IP协议定义了数据如何在设备间传输,HTTP协议规定了网页如何被解析,那么,当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开发者聚焦的Agent-to-Agent通信协议(A2A),以及更通用的智能体多边通信协议(Multi-ag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MCP),是为所有智能体建立一套“公共语言”和“通信规则”。一旦MCP类协议真正成熟,就不只是让智能体能协作——而是标志着“智能体互联网”正式诞生。

MCP解决什么问题?

MCP采用分层协作架构,构建起AI工具与资源池的连接通道。其核心由三部分构成:作为交互入口的MCP主机(如Claude Desktop等AI工具),承担消息中转的MCP客户端(类似信使角色),以及作为资源调度中心的MCP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标准化协议同时管理两类资源:本地资源(数据库、文件系统等私有数据)和远程资源(网络API等开放接口),形成"入口-通道-资源池"的完整链路。

在架构的基础上,MCP通过三阶段循环实现AI与资源的智能交互:①请求封装阶段,主机将用户指令与函数调用参数打包,经客户端通过专用API发送至服务器;②模型处理阶段,服务器将请求输入AI模型分析,生成资源调用指令并执行API/函数操作;③结果整合阶段,服务器将执行结果与原始请求合并,经模型生成最终响应返回给用户。

该架构实现三大突破:通过客户端-服务器一对一连接确保传输安全性;双资源池设计兼顾数据隐私与扩展性;三阶段循环机制使AI能像人类专家般自主拆解任务(如先调用GitHub API获取代码,再调用分析函数定位问题,最终整合信息生成诊断报告),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

写在最后

当前MCP协议仍处于技术普及的初级阶段,其生态构建遵循典型的网络效应规律——正如数字市场的形成需要供需双方同步积累,协议成功同样依赖开发者与AI工具的规模化接入。尽管尚未达到引爆点,但生态发展已呈现积极态势:每周新增的MCP客户端与垂直领域服务器数量均呈指数级增长,在代码辅助、支付接入等场景中逐步形成解决方案矩阵。

中国银河研报在分析中指出,OpenAI、Google、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巨头已相继宣布接入MCP协议,MCP协议有望推动AI智能体应用从单纯的信息资讯推送能力升级为执行应用的能力,推动AI智能体构建更为丰富复杂的应用生态,利好MAAS平台及拥有丰富数据及业务经验的垂直云服务商。

(9779420)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