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炫耀N次带打火机登机,流量碰瓷须严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4:43: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据“四川机场公安”微信公号

近日,一则“女乘客发视频炫耀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新闻引发关注,该视频定位显示事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9月8日,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这起闹剧已触及了法律的多重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非法携带易燃性危险物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轻则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重则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而民航局早已发布公告,明确禁止旅客携带打火机、火柴乘坐民航飞机。当然也有一些读者有疑惑,她乘坐的是从新加坡飞往国内的国际航班,那为何新加坡当地机场能放马让她携带打火机登机?这里面牵涉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法律规定,国外很多机场及航空公司允许限带一个特定类型的打火机登机,但严禁放入托运行李,并且禁止在机舱内使用。很明显,不管这位炫耀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女乘客乘坐的是哪个国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她在座位上点燃打火机的行为已涉嫌触犯法律了。

可涉事者却公然炫耀“第N次”违规,这表现出了对航空安全制度的漠视,更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值得注意的是,该乘客在视频引发关注后迅速删除内容,这一举动恰恰说明其并非不知法,而是明知故犯,主观恶意更重。

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此类行为折射出当前网络生态中的畸形现象。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挑战规则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关注和传播。算法推荐机制无形中助推了这类违规内容的扩散,形成恶性循环。当航空安全规则变成为可以戏谑的“梗”,当危险动作收获点赞和打赏,公共安全就在无形中沦为了流量的牺牲品。保障航空安全需要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除了机场方面应当持续升级安检技术装备,并加强法律建设外,还要督促网络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炫耀突破安全规则的内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严禁流量碰瓷。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既要尊重个性表达,更要坚守安全底线。毕竟,没有任何流量、任何炫耀应该建立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应认识到:在万米高空,任何微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不仅关乎每一次飞行的平安,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底线。对于这种捏造事实、碰瓷航空安全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