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小村里,老李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已年过 80,却依旧身板硬朗,走路带风,精气神十足,比起那些同龄人,仿佛年轻了整整 10 岁 。村里的人常常向他讨教健康长寿的秘诀,每次老李都面带微笑,轻松地说道:“哪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呀,就是每天吃得香、喝得好,大便也通畅罢了 。” 一旁的陈先生听了,不禁感慨万千 。他想起自己的父亲,70 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父亲晚年饱受便秘的折磨,常常一周多都难以排便一次 。那时候,父亲的身体仿佛一个只进不出的容器,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无法排出 。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陈先生满心无奈 。他深知,正是长期的便秘,一点一点侵蚀着父亲的健康 。

人到底能活多久,看排便就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排便这件事并不太在意 。觉得几天不上厕所,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实际上,排便的状况对健康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 。他们将目光聚焦在 50 万国人的排便习惯上,展开了长期的跟踪调查 。研究人员深入分析排便频率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结果发现,每天排便超过 1 次的人,与每天只排便 1 次的人相比,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竟然高出了 12%,心力衰竭的风险更是高出 33% 。这一数据,就像一记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排便频率的重要性 。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周排便少于 3 次的人,也面临着较高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主要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心生疑惑:为什么排便次数会和心血管疾病扯上关系呢?

原来,排便无论是过于频繁,还是次数过少,都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的表现 。排便频繁的人,胃肠蠕动速度过快,食物就像在肠道里 “匆匆过客”,来不及被充分消化,就被排出体外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还会使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出现波动,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而排便次数少的人,肠道蠕动过于缓慢,体内的废物就像被堵在了 “垃圾通道” 里,无法及时排出 。这些废物在体内越积越多,一些有毒物质便趁机进入血液,就像给心血管系统加上了沉重的负担,让心脏和血管不堪重负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过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 。研究人员对 2 万例人群进行了长达 11 年的随访 。他们发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与人体寿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肠道菌群越健康,人的身体状态就仿佛更 “年轻”;反之,肠道菌群不健康,身体就会显得更 “衰老” 。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研究证明排便频率和长寿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上述这些研究已经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肠道健康,也就是拥有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仅反映了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还与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多个重要方面密切相关 。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 。别小看每天拉几次屎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它可能会引发肿瘤等严重的健康危机 。综合各方面研究,建议大家每日保持 1 - 2 次的排便频率,这样身体可能会更健康 。
排便异常?这是身体给你的警告!
排便情况就像身体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整体的健康状况 。特别是当出现以下这些异常排便情况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黑便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便颜色是黄褐色的 。但如果大便颜色突然变成了黑色,而且质地发软,表面还有光泽,那就得小心了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柏油样便 。另外,肠胃疾病发作,或者胃肿瘤破裂等,都有可能引发黑便 。想象一下,消化道内某个地方正在悄悄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就使得大便呈现出黑色 。这时候,身体就像是在通过大便这个 “信号兵”,向我们发出健康警报 。

黏液便
要是在大便中发现了大量黏液,也别掉以轻心 。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饮食出了问题 。比如吃了太多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食物中纤维含量过高,这时候肠道就需要大量分泌肠液来辅助消化,从而导致大便中出现黏液 。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肠道发炎、感染,甚至是肠道肿瘤等疾病的病理性表现 。肠道就像一个脆弱的 “小房子”,一旦受到病菌侵袭或者出现病变,就可能通过大便中的黏液向我们传递 “求救信号” 。
便血
便血,可是肠癌的常见信号之一 。当肠道中长出肿瘤,粪便在经过时,就像粗糙的石头摩擦娇嫩的皮肤,容易导致肿瘤表面出血 。当然,除了肠癌,像痔疮、肛裂、结直肠类疾病等,也都可能引起便血 。所以,一旦发现便血的情况,千万别拖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可能的病症 。这就好比身体亮起了一盏刺眼的红灯,提醒我们必须尽快找出问题所在 。

粪便变细
当肠道中出现肿瘤,随着肿瘤不断生长,它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会慢慢浸润直肠 。这时候,排便就会受到影响 。大便在排出时,受到肿瘤的压迫,形状就可能发生改变,变得比平时细,或者出现压痕 。患者还可能会有一次不能排尽的感觉,总觉得肚子里还有 “存货” 。这种情况,就像是肠道在向我们诉说它被肿瘤 “欺负” 的委屈 。
异常腹泻
频繁出现腹泻,也可能和癌症有关 。比如胰腺发生癌变时,就会诱发消化系统出现异常表现,其中之一就是腹泻 。而且长期腹泻,就像一个无底洞,会加速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失 。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滋养,长期下去,健康状况自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一旦出现频繁腹泻的症状,最好及时去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就像是身体在通过腹泻这个方式,向我们抗议它的不舒服 。

经常憋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过憋屎的经历 。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或者身处不方便的环境,只能强忍着便意 。几个小时或许还能咬牙坚持,最多 1 - 2 天,那种便意就会变得难以忍受 。但你能想象吗,在英国有一个堪称 “奇人” 的家伙,因为运毒被捕 。为了不把体内的毒品通过排便排出来,作为证据被警方发现,他居然硬生生地憋屎憋了 47 天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好奇,人真的能这么长时间不拉屎吗?
其实,排便的忍耐阈值在主观控制下是可以提升的 。经常憋屎的人,直肠就像一个被 “训练” 过的容器,需要累积更多的粪便,才会产生便意 。但是,便便在体内积累的时间越久,对人体健康可没有什么好处 。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要问了:那憋回去的屎到哪里去了呢?这就得从大脑中枢这个身体的 “总控制阀” 说起了 。当我们憋屎的时候,大脑中枢会发出 “不可以拉” 的指令 。肛门外括约肌收到这个指令后,就会像忠诚的卫士一样,主动收缩,把粪便憋回乙状结肠 。所以,这些被憋住的屎就会去到结肠内 。在结肠里,大便中的水分会被慢慢地重吸收,大便也会变得越来越干硬,原本强烈的便意也会随之消散 。长期这样下去,便秘这个 “小恶魔” 就可能缠上我们 。而且,屎在体内呆的时间越久,对身体的伤害就越大,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诱发这些伤害 。

增加发生肿瘤风险
长期憋屎,就像是给肛肠加上了沉重的负担 。而且,屎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就会成为氨、硫化氢和大肠埃希菌等有害物滋生的 “温床” 。这些有害物不断繁殖,会对结直肠产生损害 。长此以往,结直肠的黏膜就可能受到伤害,从而增加诱发生相关肿瘤的风险 。
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憋下来的屎会逐渐干结,变得像石头一样难以排出 。当我们最终想要排出这些干结的大便时,往往需要用力过猛 。这一用力,腹压就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一兴奋,血压就会像火箭一样升高 。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容易出现心源性意外问题,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