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主体合格性审查
确认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法定资格,包括是否拥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必要的经营资质等。
核实合同主体的真实身份,避免与无实际履行能力的主体签订合同。
审查签约代表是否具有合法授权,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合同主体的信用记录,评估其履行能力。
合同内容合法性审查
确保合同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名称是否与合同的性质相符,是否会引起对合同性质的误解。
合同条款中的约定是否与法定强制性义务相冲突。
合同所用术语的涵义是否与相关法条、司法解释、技术规范等完全相符。
引用的法规或技术规范是否仍旧有效、是否有效的最新版本。
合同条款实用性审查
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执行。
是否有针对交易特有风险而设立的实用性条款。
是否有根据违约特点而设立的实用性条款。
是否有根据标的特性而设立的实用性条款。
是否有提高争议管辖地点实用性的条款。
权利义务明确性审查
条款间的配合是否良好,是否有冲突及衔接不良。
表述的内涵外延是否得当,有没有实际法律意义的条款。
推理中的假设是否已经穷尽所有可能,没有遗漏。
权利义务、违约是否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简单判断得出结论。
附件能否将正文中的权利义务补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