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西藏,人权不仅仅是一个伟大名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5:04:00    

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

日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社会权利保障、文化权利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环境权利保障、特定群体权利平等保障、人权法治保障等七个方面,展现“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西藏篇章。

这是继1998年发布《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新进展》后,中国时隔27年再度发布涉藏人权白皮书,不仅完整呈现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壮阔历程,也为全球人权治理以及高海拔、欠发达地区探索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实践范本。

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民族解放运动浪潮和《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人权文书的签署为契机,各国人权事业进入发展期,人权亦成为重要的全球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人权事业的时代序幕。从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的民主改革、成立西藏自治区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到走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迎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事业,创造出“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高原奇迹。

白皮书中,一组组详实数据和客观事实,是西藏各族人民各项权利保障和发展的生动注解:西藏人口从和平解放之初的百万增长至365万,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翻番至72.19岁;2019年,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超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42153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西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4%,在校生总数达97万人,超过地区总人口1/4;98%以上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

当一些西方人还在把残酷落后的旧西藏想象为精神上的“香格里拉”,或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并炮制涉藏谎言,西藏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有力打破了西方将人权窄化的叙事框架,驳斥了境外反华势力的种种谎言,也为自然条件艰苦、发展资源匮乏国家或地区的人权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立足地区实际的人权发展道路。

例如,西藏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实施脱贫攻坚和对口援藏机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促进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提供新思路;又如西藏探索的“高海拔发展模式”,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尼泊尔、不丹等生态脆弱地区平衡好发展权和环境权提供有益借鉴。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人权发展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白皮书所言,人权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更是一种切身体验和实际获得。人权发展好坏的评价标准,最终应落脚于国家能否发展进步,人民能否拥有幸福生活,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下,走在更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西藏人权事业,正是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期待、适合本国国情、地区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也是具有全球启示意义的人权治理之路,将续写雪域高原人权保障新篇章,为全球人权发展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