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看世界、赏风景的愿望,不独属于年轻人。新手司机,也可以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公安部2020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项新措施”,其中,取消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70周岁年龄上限的措施,向更多的老年人敞开了驾考的大门。以杭州为例,截至2024年12月的统计,杭州市驾驶证持证年龄最大的驾驶员为93周岁。杭州全市驾驶证在考人群中,年龄最大的是84周岁。(8月25日潮新闻)
84岁大爷考驾照,引发社会热议。这既折射出老年人对自由出行的渴望,也叩击着公众对驾驶安全与年龄边界的深层思考。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当下,我们既要尊重老年人追求独立生活的权利,也需直面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局限,在自由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取消驾驶证年龄上限的政策,本质是对老年人权益的解放与赋能。公安部优化措施打破年龄枷锁,让无数老年人得以实现“开车看世界”的梦想。小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成为他们重建生活掌控感、拓展社交半径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握驾驶技能,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延缓价值感衰退。政策开放背后,是对个体尊严的守护,彰显了社会对多元化需求的包容。
然而,高龄驾驶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数据显示,70岁以上驾驶员交通事故率逐年攀升,反应迟缓、判断失误等问题成为致命风险。84岁老人即使通过“三力测试”拿到驾照,其身体机能的衰退仍可能随岁月加剧。视力模糊导致误判路况,反应迟缓难以应对突发状况,这些并非个案,而是高龄驾驶的普遍挑战。驾驶是关乎生命责任的公共行为,社会有权对潜在风险设置合理屏障。
我国现行规定虽要求70岁以上驾驶员每年体检,但面对愈发庞大的高龄驾驶群体,政策亟待升级。建议参考国际经验,对80岁以上驾驶员增设专项认知评估,或限制其夜间、高速等复杂场景驾驶。此外,上海试点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成都推行高峰期限行等创新举措,皆为有益探索。
科技赋能是破局关键,应加速适老化改造与自动驾驶普及。智能辅助系统能有效弥补人体机能不足,比亚迪推出的“银发模式”已初步验证可行性。未来,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高龄驾驶限制或将逐步消解。与此同时,社会需构建多元出行网络,如社区共享电动车、老年专属接送服务,为无法或不愿驾车的老人提供替代方案,避免“一刀切”剥夺出行权。
高龄考驾照之争,本质是社会进步与公共安全的博弈。我们既要为84岁大爷的勇气点赞,也需以科学态度划定安全底线。驾驶年龄限制并非对老年人的歧视,而是对生命权的敬畏。通过政策分级、科技赋能、替代保障三重路径,方能实现尊重与安全的平衡。当技术足以托底风险,当社会提供多元选择,年龄终将不再是驾驶的枷锁,每个人都能在自由与安全中,驶向理想的远方。
作者 张西流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