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为民除害壮大抗日武装实力——苏涂村战斗击毙汉奸杨立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9:03:00    
图片

为民除害壮大抗日武装实力——苏涂村战斗击毙汉奸杨立言

在千里淮河中游,早在明朝、清朝以至民国时期,民谣道:“凤台县东南乡,沿淮一溜十八岗,岗岗有匪,匪匪有枪,人民群众遭祸殃。”在国民党蓄意反共时期,潘集根据地动荡不安,田集后杨圩人杨立言及其子杨开昌见时机已到,趁机网罗地方一些土匪兵痞拉起了队伍,他们身穿便衣,不着军装,拥有长短枪50余支,成立了“大褂队”。苏涂民谣唱道:“大褂队黑吊脆,拉人家老驴扛人家被。”

杨立言平日里游手好闲,常勾结地方恶匪到处派粮、派款、派饭、拉夫、绑票(押人质索钱),无恶不作,苏涂村是遭祸害最严重的村。杨立言还自任大队长,由家门侄子杨开山任副大队长,匪群内部顺口溜道:“跟着杨立言,不少零花钱,跟着杨开山,不少吃和穿。”

抗日战争期间,凤台县城沦陷,凤台抗日民主政府一度迁移到老潘集北头。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率部驰骋淮北,积极开展和创建潘集(凤台)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杨立言投靠日军后,大褂队编为“日伪绥靖六团”,说是一个团,不足一个营,由杨立言任团长。他常带领“绥靖六团”在淮上抗日根据地鱼肉乡民、骚扰百姓,千方百计地破坏抗日民主政府和地方抗日武装,是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心腹大患。

革命先驱丁文山

革命先驱丁文山时任凤台县二区区长,当时二区辖地是今潘集区,苏涂村也在此范围内,离日伪老巢田家庵很近,敌情十分复杂。临近春节,杨部纠集二百多大褂队员,在田集东边朱家沟沿花天酒地,丁文山按照县委指示精神,带领区队赶到谢街西北角的瓦沟沿集合待命,当天晚十点左右,兵分几路齐向田集朱家沟沿挺进。约在下半夜一点钟,区队接近目的地但未见到敌人。这时虽是深夜,当地群众反映杨立言部中午在朱家沟沿狼吞虎咽,没停多久就往苏涂村去了。二区干部群众歼敌心切,又马不停蹄地向苏涂村追去。天近拂晓,敌我双方接上了火,战斗进行一个小时,杨立言部被打死打伤数十人。在我军重火力强压下,所剩残敌慌忙龟缩在地主苏少亭家炮楼里,负隅顽抗,我军重重包围,顽敌已成瓮中之鳖。我军通过轻重武器猛攻和政治攻势的喊话,瓦解了伪兵的斗志。一区区长王子云还以乡里乡亲的身份严词规劝,讲明党的抗日政策和宽大处理的做法,加之苏涂人民的呐喊,在如此的气势下,无路可逃的残敌纷纷缴械投降,杨立言父子伏首就擒。

这次苏涂追击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全歼日伪两个营。除打死打伤敌人近百人外,还俘虏敌人100多名,活捉了伪团长杨立言、副团长王寿之,缴获长短枪200多支、机关枪一挺、子弹数千发。歼灭日伪绥靖六团的胜利,为民除了害,又壮大了抗日武装的实力,增强了军民抗日的信心和决心。

苏涂村战斗之后,人民反匪抗日的热情高涨,民间花鼓灯老艺人在田集集上唱起了花鼓灯歌:“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意深。”

记者 周莹莹

责编 罗 崇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图片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