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化州空中“交警”,上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3:15:00    

城区交通繁忙路段,无人机变身“空中广播”,交通法规宣传声入人心;事故勘查现场,无人机快速精准完成现场图绘制,助力高效勘查……

今年4月以来,化州公安交警悄然上演一场科技变革——引进无人机技术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据悉,这是粤西地区首家应用此科技手段的公安交警部门。

无人机开展日常交通巡查。

近日,记者来到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实地探访了化州空中“交警”的上岗故事。

空中流动宣传:交通违法行为越来越少了

“朋友,您的头盔戴上了吗?”“安全骑车,从‘头’开始。”……

4月10日下午5时许,正值学生放学的交通繁忙高峰期,一台无人机盘旋在化州城区主干道橘城路与北京路交界的广伦山十字路口上空,循环播放着语音提示。在等候绿灯的摩托车车流中,两名没戴头盔的市民看到周围群众关注的目光,臊红了一脸,赶紧把头盔戴上。

正在指挥室利用电脑操作无人机对现场进行管控的詹警官告诉记者,在上下班车流量大的时间段,他们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贝定向扬声器,在重点路口高空循环播放语音提示,特殊情况利用人工呼叫,形成空中流动宣传。针对无人机镜头捕捉到未戴头盔的驾驶员,便操作无人机飞到其上空,通过实时喊话功能进行“一对一”宣传。

民警通过无人机实时传送画面开展工作研判。

“经过这段时间无人机的投入使用,效果明显,在无人机经常巡逻的广伦山路段,交通违法人员特别是不戴头盔的驾驶员越来越少了。”詹警官说。

高效精准绘图:1个小时工作10多分钟完成

“这是今天凌晨发生在橘城西路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现场跨度达70多米。如果靠我们人工拉皮尺测量再绘图,最起码要1个小时。用无人机出现场图,10多分钟就测绘完成并打印出来了,既科学又方便。”在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管中队,刚勘查事故现场回来的凌警官向记者展示了两张无人机勘查测绘完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实景俯瞰记录图》及《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

据了解,化州公安交警在交通事故处理环节使用无人机,可快速生成勘查点位数据,精准绘制事故现场图,极大缩短了事故勘查时间,不但大大提高了现场勘查交警的工作效率,还有效减少了因事故勘查导致的交通拥堵时长。与此同时,对于轻微事故,无人机巡逻喊话劝导车辆快速撤离,可以防止二次拥堵,有效提高了事故处理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无人机高空喊话纠正交通违法行为。

实时回传画面:远程科学处置现场

“无人机不但是我们交警延伸到空中的眼睛,也是辅助我们科学决策的大脑。”记者来到交警指挥大厅,正在值班的王警官一边总结一边举例道。

4月7日中午,在化州市207国道鉴江桥头路段,两辆汽车发生事故,造成现场燃油泄漏,事故情况不明。接到警情后,民警第一时间操控无人机飞抵事故核心区域,将事故现场的情况画面回传。指挥员在指挥大厅直观看到车辆碰撞位置、损毁程度、燃油泄漏范围,以及周边道路状况等关键信息,迅速远程制定了救援方案及调配救援资源。在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的同时,无人机还沿事故路段两端延伸查看,凭借其长焦镜头拍摄拥堵车辆排队长度、密度等画面,为交通疏导工作组科学规划分流路线、合理安排警力提供了关键参考。

当天,由于无人机的投入应用,让公安交警部门快速有效处置了这起突发的交通警情。

应用效果初显:人力不足等痛点缓解

“利用无人机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是我们化州公安交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无人机‘看得远、覆盖广、响应快’的特性,有效破解了传统交通管理中‘人力不足、视角单一、处置滞后’等痛点。”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陈君浩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应用,我们深切感受到无人机不但节省了我们警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们尝到了科技应用的甜头。”

向新而行,正当其时。据介绍,接下来,化州公安交警将持续深化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无人机技术与日常勤务的深度融合,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注入科技动能,为打造更安全、畅通、有序的化州道路交通环境贡献科技力量。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黄海樱

【作者】 杨建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