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4:20:00    

开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各国发展面临重重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以坚定的步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深刻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外开放将持续发挥强有力的牵引作用,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人类已成为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增长。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质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是共同抵御严峻复杂风险挑战的必胜法宝。2024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8万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国已构建起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速推进,进博会、消博会等各类国际盛会欢迎世界各国人民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共享中国市场广阔机遇。这种开放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互动,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不断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实现共同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分析,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与中国相关联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提高约0.3个百分点,充分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推动“自转”发展,也造福世界“公转”。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中国不仅是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理念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派。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对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全面给予零关税待遇,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合作平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支持。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推动全球收入增加0.7%~2.9%。中国提出的“扩大自主开放”与“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打破了传统经济全球化“中心—边缘”的依附结构,推动形成更加均衡的全球发展格局。

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生动体现。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始终坚守和平、团结、合作的共同价值追求,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彰显立己达人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倡导自由贸易、强调相互尊重,对外政策高度稳定,持续放宽外资准入,同各方合作基于互惠友好而非交易逻辑,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始终向世界敞开”的磁吸效应。同时,面对美国滥用关税武器、推行“对等关税”的单边行径,中国一方面依法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坚定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权威。这些举措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者、贡献者。

清醒认识美政府滥施关税的危害

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将经贸规则作为“霸权工具”,肆意滥用关税手段,甚至推出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其危害已远超经济范畴,成为扰乱全球治理秩序的“毒瘤”。

损人害己加剧通胀风险。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逻辑混乱,违背基本经济规律,不仅难以让美国制造业再次繁荣,也无法实现贸易“逆差清零”,反而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相关研究认为,“对等关税”及相关国家对美反制,可能拉低美国实际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美国失业率或将上升,通胀率也将上升。美方做法暴露了美国政府将政治私利凌驾于民众福祉之上的短视,在美国国内也不得人心,不仅资本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的民众也走上街头,抗议现政府加征关税、大规模裁员等政策。

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济全球化潮流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发挥资源、技术、人力、服务禀赋,形成产业共同体。美国滥施“长臂管辖”,对贸易伙伴采取提高关税等经贸限制措施,人为割裂市场联系,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被人为切断,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被打破,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伤害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人民福祉和经济全球化。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8年以来的中美关税战导致中间品贸易成本上升12%,迫使跨国企业重构产业链。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新一轮关税战对欧盟尤其是德国汽车产业造成了猛烈冲击,不仅给德国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威胁到整个产业的未来。美国滥用关税这种逆市场规律的操作,推高全球工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率,销蚀贸易红利,削弱包括本国企业在内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侵蚀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基。美国架空国际承诺,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单边行动,严重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破坏了二战后形成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根基受损。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下降0.2%,降幅还可能扩大至1.5%;北美地区货物贸易降幅尤为显著,出口预计将下降12.6%。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关税政策持续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世界尤其是最脆弱经济体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发文称,美方的做法既伤害原本经济脆弱的国家,也影响实施关税的国家,还将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

各国应共同维护国际经贸秩序

面对当前困局,各国唯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规则重塑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创新协同中开辟增长新蓝海,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坚守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机制,既是稳定器,也是竞技场。以多边主义重塑经济秩序是全球视角下的各国责任所在。世界各国应坚定国际社会对世贸组织的信心,共同推进其改革进程,增强争端解决机制的高效性和公正性,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通过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实现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多元互惠网络。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重塑全球经贸版图,但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有违经济规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为推动全球区域合作与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未来将深化绿色、数字和创新领域合作,推动高质量互联互通与包容性发展,通过多边机制与全球治理改革,构建更均衡、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新格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吸引效应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促进效应不断显现,深化了区域成员贸易投资合作,可作为多边体系的补充。中国作为高质量实施RCEP的积极推动者,将加快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商签形式多样的多双边经贸协定,与各国建立更加紧密、互惠的经贸关系;加速推进RCEP升级谈判,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海湾国家商签自贸协定,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平台,加强政策协调,提升集体议价能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强化创新协同,培育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涌现。中国正不断扩展合作范围,借助新能源等产业的强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重塑价值链,推动形成贸易与投资新格局,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面对保护主义逆流,中国正在以更高水平开放纾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谋共享之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坚信,只要国际社会用对话取代对抗,共同坚守多边主义正道,就一定能冲破狂风暴雨的洗礼,迎来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光明未来。

(作者:林娟芳,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