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发起冲锋时,东莞正以产业集聚之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24年上半年,广东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24.68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量44%。在这场深刻的工业变革中,东莞作为核心战场,依托拓斯达、鼎泰机器人等领军企业的创新突破,正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厚街鼎泰库房取配件全靠机器人完成

拓斯达生产的机器人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

拓斯达给客户展示的双臂机器人

拓斯达工程师训练机器人

拓斯达机器人可实现精准操作
东莞汇聚了拓斯达等行业领军企业。拓斯达自主研发的控制器核心部件,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进口依赖局面。早在2021年,拓斯达重磅推出新一代 X5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国产化,开放 400余个接口,成功打通 AI大模型与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流。目前,拓斯达推出的 9款工业机器人已在 3C和注塑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其电动注塑机在精密连接器、医疗穿刺器等领域取得行业突破。

厚街鼎泰机器人车间,工人生产仅在指尖完成

厚街鼎泰机器人生产的精密刀头
厚街鼎泰机器人车间内,一场微观世界的精密革命正在上演。自主研发的五轴工具磨床以0.09毫米精度雕刻PCB钻针,助力母公司鼎泰高科以26.5%全球市占率登顶行业冠军。其中,四站式PCB微钻加工机等刀具生产设备,相关软硬件拥有全部的专利技术,实现替代进口设备的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为母公司增产注入强劲动能。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14%,团队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30余名高技能人才,其螺纹磨床技术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精密加工。

海能电子SMT车间大屏幕清晰显示各设备生产情况
在东莞海能电子SMT车间,一排排自动化设备经过技术人员调试后,正在高效运转。去年5月,该公司投入资金,在SMT车间 8条生产线增设“制造执行系统(MES)”。通过 MES系统,SMT产线实现全流程追溯,生产效益提升 20%,不良率下降 13%,辅助人员缩减 20%。云侧优化策略,边侧快速响应,端侧保障高精度。在程序烧录房、物料区,数据看板实时映射设备状态与操作记录,曾经的“关灯工厂”已进化为能自我优化的“智慧体”。正如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所言:“具身智能让机器人从‘能干活’升级为‘会干活’,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跃迁。”

拓斯达工程师调试设备
从拓斯达的智能中枢到鼎泰的微观精密,从海能的智慧车间到松山湖的实验室,东莞正以机器人产业为支点,撬动中国制造的深层变革。这座曾以代工闻名的城市,用企业创新突破与技术攻坚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智能制造的本质。
文、图|记者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