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苹果记者Mark Gurman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苹果几乎不可能将iPhone的生产线迁至美国本土,Gurman指出,若iPhone在美国投产,将面临两大现实困境:
产能受限:美国缺乏成熟的电子制造生态,供应链效率远低于亚洲地区,可能导致iPhone产能大幅缩减;
成本飙升: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苹果需支付符合当地标准的薪资,最终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迫使iPhone售价上涨。
他强调:“苹果的商业模式依赖于规模经济与成本控制,美国的生产环境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针对苹果其他产品线,Gurman进一步分析称,无论是Apple Watch、AirPods还是Mac电脑,这些品类均为小批量生产,无需海量工时与劳动力,在美国本土生产缺乏经济性。
行业分析师补充指出,美国科技制造工厂的建设周期长达4-5年,且当地缺乏支持大规模电子制造的基础设施与熟练劳动力。例如,芯片生产虽在亚利桑那州有试点项目,但规模有限,难以支撑iPhone等核心产品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苹果曾宣布未来四年内在美投资超5000亿美元,包括在得克萨斯州建设人工智能服务器工厂、在亚利桑那州小规模生产芯片。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苹果试图通过“本土化投资”说服特朗普政府豁免关税压力。然而,Gurman认为,此类投资更多是战略妥协,而非生产转移的信号。
目前,苹果仍依赖中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完成iPhone的组装与核心零部件生产。尽管面临地缘政治与关税风险,但供应链效率与成本优势仍是苹果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97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