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吞下100克金条,从胃一直滑到肠道。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制
上周,苏州一名11岁的男孩误将一块重100克的金条吞入腹中,金条从胃滑到肠道,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三天后,最终通过肠镜将金条取出。

男孩误吞的金条。医院供图
事发当晚8点多,家长整理贵重物品时,11岁男孩出于好奇,将一根重100克的金条放入口中玩耍,一不留神吞入腹中,孩子很快就感觉肚子有明显坠胀感,家长赶紧将其送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
经过拍片检查,急诊科医生发现金块在孩子胃中,立即将其转至该院普外科进一步治疗。
普外科主治医师周小刚接诊后,立即展开评估。由于患儿入院两小时前吃过东西,不符合全麻胃镜需要6小时的禁食要求,至少要等待4个小时才能通过胃镜取出金条。
等待期间,周小刚监测发现金条从胃滑入小肠。“考虑到金条仍在移动,我们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先采取保守治疗,使用促排便药物辅助自然排出,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周小刚表示。

金条滑到孩子肠道内。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住院三天后,医生发现金条停在肠道一个地方后便不再移动。金条长69毫米,宽16毫米,体积较大,一旦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可能引起卡压、梗阻、腹痛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穿孔等风险,必须尽快将金条取出。“我们决定先尝试肠镜检查,若金条位于结肠中,便通过肠镜取出。若肠镜无法取出,只能进行腹腔镜手术。”周小刚表示。
幸运的是,孩子吞入的金条滑到了深结肠部位,可通过肠镜取出。“金条又大又重又滑,取出还是有难度的。”该院普外科朱振伟、周小刚两位医生用了30分钟时间将金条成功取出,危险解除。手术结束后,孩子的身体状况良好,当天下午便出院。

周小刚介绍孩子的病情。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相关链接:
吞入这些异物要当心
周小刚介绍,消化道异物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诊病症,在门急诊中,经常会接诊到各式各样的病例。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异物性质、滞留位置以及患儿的身体状况,选择胃镜、肠镜、腹腔镜检查或者保守观察等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患儿可能会不慎吞入硬币、玩具零件等钝性异物,如果这些异物的直径超过2.5厘米,或者长度超过6厘米,自然排出的概率就会比较低;要是吞入铁钉、牙签等尖锐异物,就很容易直接刺伤消化道黏膜,进而诱发穿孔、出血,甚至引发腹腔感染,这种情况下必须紧急进行内镜或外科干预;近几年较为流行的磁力珠等磁性异物,如果患儿不慎分次吞入多个,不同磁体在肠腔内会相互吸引,可能夹压肠壁,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进而形成肠瘘;此外,还有部分患儿会吞入纽扣电池,由于纽扣电池含有碱性电解液,如果卡在食道等部位,会产生局部的电击伤。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慎误吞异物,应保持冷静,准确记录误吞时间、异物特征,最好留存相同型号样品,并立即前往具备儿童内镜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值得提醒的是,家长一定不要自行催吐或盲目使用“吞韭菜”等民间方法,以免加重对孩子的损伤。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