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河北32家民企强势入围,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其中,敬业集团、冀南钢铁等6家企业跻身前50名,上榜企业平均营收达961.24亿元,较上年增长8.6%,增速亮眼。
数据背后,不仅是河北民营经济规模与实力的持续跃升,更折射出其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截至2025年6月底,河北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889.8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92%,上半年,贡献67.3%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
河北民企质效升级靠什么?
整体实力稳中有进:
头部引领与规模扩张双轮驱动
观察近五年榜单,河北民企入围全国500强的数量始终稳定在30家以上。2021—2025年分别为32家、30家、33家、34家、32家,稳居全国第五位左右,彰显出扎实的群体竞争力。

近五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北民企上榜数量。实习生王秉渊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榜单中,因敬业集团未入榜,河北民企数量仅为30家,但对比2022年河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可以发现,敬业集团营业收入仍是无可撼动的“榜首”。
2025年,河北有10家民企入围前100强。其中,敬业集团以第15位领跑,营收规模突破3685.69亿元,在榜单中位列小米、宁德时代、美团、顺丰等企业之前,其业务不仅覆盖国内重点工程建设,产品更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冀南钢铁(第26位)、新华冶金(第42位)、鑫达钢铁(第80位)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通过推进钢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行业排名均实现稳固上升。

近五年长城汽车营业收入。实习生王秉渊制图
长城汽车(第33位)作为汽车制造领域代表,2024年营业收入达2021.95亿元。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923.67亿元,同比增长1.03%,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比2021年,河北仅有7家前100强企业,今年河北新增3家民企挺进百强,头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规模扩张方面,2025年河北上榜民企营收超千亿元的达10家,较上年增加1家。其中,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1162亿元,较上一年全国位次上升42位,在河北民企中排名上升3位。
转型突破亮点凸显: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齐头并进
在产业转型浪潮中,河北民企不再局限于传统钢铁等领域,而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转型开辟新赛道。
数字化与智能化方面,河北鑫达钢铁的转型实践堪称典范。拉长时间线,2020年鑫达钢铁排名第396位,今年则位列第80位,成为最大的“黑马”。观察鑫达钢铁过去五年的年度主题词,离不开强基固柢、产业融合、精益智能、提质增效、品牌强企、提质降碳等。
绿色发展更是成为河北民企的“必答题”。早在2014年,德龙钢铁就在全国率先开始超低排放改造,先后实施100多项环保深度治理和提升改造项目,累计投入40多亿元进行环保治理。2020年11月,德龙钢铁成为河北第一家民营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
目前,河北实现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敬业集团高品质造船板和海洋工程用钢、津西钢铁(第61位)高端钢板桩、普阳钢铁(第70位)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宽厚板等高端化产品被选定为河北钢铁领域10个拳头产品,有效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创新能力的提升则为转型注入“源头活水”。2024年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总投入达663.21亿元,同比增长16.15%,其中长城汽车以80.54亿元研发投入居首。
2023年河北民企100强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1582项,团体标准353项,较上年分别增长11.17%、28.83%。石药控股集团(第285位)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升至51.91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成药业务收入的21.9%。自2024年初至今,公司在中国获得6项创新产品药品注册批件;4款创新产品上市申请获得受理;60项临床试验批件;3项突破性治疗认定以及10项仿制药药品注册批件,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成长密码深度解码:
政策赋能与企业突围双向发力
河北民企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外部环境优化”与“内部主动突破”的同频共振。
在营商环境层面,河北连续三年以“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改革。2024年,河北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河北全面落地实施;河北推行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目前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达16.8万家,较改革前增长7.5%,民营企业在河北中标率提升至85%;持续拓展12345热线服务,推出“人工智能+热线”服务模式,2025年1—7月,全省12345热线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1165.7万件,12345热线接通率、话务员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9%以上。
河北民企自身的“突围意识”,更是其成长的核心动力。立中集团(第492位),今年首次进入榜单,其全球首创的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实现量产,为业务发展筑牢技术根基。特别是2024年,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立中集团功能中间合金、再生铸造铝合金、铝合金车轮三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力,其营收、净利润增幅均超过了16%。

近五年河北鑫达钢铁营业收入变化。实习生王秉渊制图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环保压力,河北民企主动调整策略。鑫达钢铁通过延链强链,培育高科技钢铁产品、壮大高附加值钢产品。目前,企业产品应用于阳江核电站、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大工程、雄安新区4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西渝高铁等20余处中国铁路工程,服务“一带一路”并出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沙特、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
内外合力下,河北民企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实习生王秉渊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帆帆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