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子女和亲属,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毛泽东同志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毛泽东,在严格管教子女和对待亲属方面可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留下许多让人敬佩感怀的佳话。
“制度和纪律要做你的主!”
1948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山东参加土改后来到西柏坡,在中央宣传部任编辑助理。这时,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到西柏坡探亲。两个原本就已经认识的年轻人接触久了,相互产生了情愫。后来,随着感情日渐加深,两人都希望能早日完婚。于是,毛岸英和刘思齐就婚事问题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知道两人来意后,毛泽东表示都是革命家庭,志同道合,同意他们的婚事。谈话就要结束时,毛泽东突然问了一句刘思齐的年龄。之后,毛泽东沉默了片刻,对刘思齐说,你还不到十八周岁,不着急吧,过几个月,满十八岁再结婚吧。
刘思齐看向毛岸英。毛岸英表示同意父亲意见。两个人便起身离开了。
没过一会儿,毛岸英又回到毛泽东的住处。毛岸英低着头说,我想结婚后专心学习和工作,这样,就不必在这方面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刘思齐年龄就差几个月,不是什么问题。毛泽东生气地表示:差一天也不行!按照解放区的法律:男满二十岁、女满十八岁才能结婚。毛岸英带着恳求的口气说,我自己的事情还是让我自己做主吧!毛泽东严厉地说,你找谁结婚由你做主,但是结婚年龄不到,你做得了主吗?制度和纪律要做你的主!
毛岸英没料到父亲会跟他发这么大脾气,带着一肚子委屈走了。几天后,毛岸英终于想通了,主动向父亲作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等革命成功以后再结婚。看到儿子终于明白过来,毛泽东表示很好,并称赞儿子是一个模范的守法者。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婚礼。
毛泽东对子女的严格管束和严厉要求,不仅体现在涉及法律、规章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也体现在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节上,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
1960年冬天,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常常两三个星期才回一趟家。有一次,卫士尹荆山找了一个机会去看望李讷,见她脸色很不好,以为她是生病了。可一问才知道,李讷近几个星期一直在忍受饥饿的折磨。李讷觉得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应该分担国家困难,就主动降低了自己的粮食定量,在学校报粮食定量时,只报了二十七斤。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还表扬了她。但是,忍受饥饿的考验绝不是报定量时想得那么简单。李讷上课时,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地叫,精神难以集中。尹荆山回来后,向卫士长李银桥报告了这个情况。后来,李银桥悄悄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然而,这样一次“特殊化”待遇,还是被毛泽东知道了。毛泽东严肃批评李银桥:“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李银桥心里委屈,辩解说也有别的家长给孩子送东西的。毛泽东态度坚决地说:“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
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李讷回到家里。饭桌上,毛泽东看见女儿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不仅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片葱花也不放过,最后还要用馒头把盘子里的汤汁擦得一点儿不剩。尹荆山觉得李讷在学校太苦了,斗胆提出给孩子一些照顾,被毛泽东一口回绝。毛泽东还明确表示:李讷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
那时,李讷从北京大学乘公共汽车到中南海至少要换两次车,两头还要步行很长的路。有一个周末,李讷放学很晚。李银桥考虑到女孩子独自走夜路不安全,便瞒着毛泽东把汽车开到校外僻静处后,去宿舍悄悄把李讷叫出来,接回了家。李银桥认为这样做无人知晓,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作为亿万人民敬仰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没有让自己的子女们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反而经常告诫他们要夹着尾巴做人。毛泽东对子女如此要求,对待自己的其他亲属也是从未给予任何“特殊待遇”。
“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
毛泽东对家乡的亲朋故旧要求一向非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化。早在1950年5月27日,毛泽东就致信湖南湘乡县县长刘亚南,对舅舅文家亲属的待遇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至于文家(我的舅家)生活困难要求救济一节,只能从减租和土改中照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以特殊救济,以免引起一般人民不满。”
1954年,毛泽东的表侄文炳璋转业回到家乡,担任湘乡县石城乡武装部部长。到职后,他发现亲属中有人因去北京见过毛主席,开始说大话,有的甚至不大听从地方干部的管理,于是给毛泽东写信汇报情况。毛泽东看到文炳璋的来信后,非常重视,也非常生气,给湘乡县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写了一封长信:
“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并请你们将我这信及文炳璋的信给唐家圫的人们看,帮助他们改正缺点错误。”
毛泽东对亲属的严格要求,不仅体现了他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封建社会糟粕的深恶痛绝和坚决抵制,也生动诠释了他所倡导的“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在良好家风家教方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形成的红色家风,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品格、高尚情操和革命风范,也成为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能够不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红色基因。
(作者:王香平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