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发总关情丨费县多元举措推动热线工单提质降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04:41:00    

在临沂客户端讯“沂蒙同心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费县共受理群众诉求46897件,同比下降14.07%,降量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费县从乡村到城区、从老旧顽疾到新兴问题的全方位治理探索。

党建引领聚合力 助推诉求办理提质降量

北尹村是费县最大的行政村,由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人口多、体量大。过去自然村之间各自为政,村民矛盾频发,社情复杂。当地于2018年成立了北尹社区党委,同时专门组建了一支由8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调解队伍,成立了“实话石说”调解室,打造成村民的“解忧驿站”。如今的北尹村,已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成为降低诉求量、破解治理难题的润滑剂。这种治理模式,不仅在乡村初见成效,也在城市社区生根发芽。费县主城区费城街道银城花园小区,曾因物业与业主矛盾突出,物业类工单居高不下。业主张女士家中水管漏水、线缆凌乱,多次反映无果后拒缴物业费,物业随之停止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为有效化解类似纠纷,费县费城街道兴业社区党委牵头构建了“党委+支部+网格+物业”四级组织体系,在各个小区设立“接诉即办”窗口,并与“物业经理接待日”相结合,每周二、周五定期下沉小区,倾听业主诉求,推动物业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倒逼物业服务提质升级。“问题解决了,我把2025年物业费也交上了,服务好就行。”张女士的认可,是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

开展专项整治 聚力攻坚除“顽疾”

出现问题后,只有下沉服务,积极面对解决,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才能水涨船高。面对生活中一些“顽疾”,费县又是怎么做的呢?

费城街道杏坛社区文明路,因周边小区密集、车流人流大,流动摊贩占道、商户私搭乱建问题突出,环境脏乱与交通拥堵让居民、家长意见很大。“小孩放学再加上路边摆摊,十分钟的路到家得走半个小时。”居民戚先生说。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费县创新采取联合工作组模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跨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治理新局面。经过逐户约谈争取理解,多数商户自行拆除违建;对不配合者,联合城管、自规等部门按程序推进。目前,41处私搭乱建中40处已拆除,剩余1处已走司法程序,昔日“堵心路”正变身文明“特色街”。

创新实施“小切口”治理 精准化解高频难题

老旧“顽疾”得以化解,新生烦恼也有对应措施。

近年来,随着“千年流苏”古树和“马庄小桂林”景点的网上走红,费县马庄镇也一度成为众多游客的必到打卡点,但由此也暴露出当地基础设施缺失、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游客投诉量激增。

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2025年,马庄镇创新运用“小切口”治理模式,对流苏片区和“小桂林”景区开展精准治理提升。截至目前,费县马庄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修缮硬化两处景区道路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盏,指定商贩摊位60多处,景区内外硬件环境提档提质。今年以来,“千年流苏”古树和“马庄小桂林”景区的游客诉求量分别降至12件和2件,实现了旅游品质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依托“沂蒙同心云”智能大数据平台,费县以“数据赋能”为核心驱动,对群众诉求开展多维度分析研判,实现“找准病灶—精准开方—靶向施治”的闭环管理,化解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推动工单数量持续“降温”。“下一步将做强热线首发总客服,落实‘八办’机制,健全‘助企帮办’,常态化联络帮包,一体化推动诉求降量提质,力争全年工单降量10%以上。”费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潘振合表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波

编辑:吕金妮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