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近些年,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2020年长江大水、2021年黄河罕见秋汛和海河夏秋连汛、2022年珠江大水和长江大旱、2023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2024年珠江北江特大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未雨绸缪、以汛为令,凭借专业的技术素养、过硬的工作作风,打赢了一场场防汛抗旱硬仗。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一级主任科员周晋,听他讲述那些与洪水搏击的动人故事。
人物名片
周晋,199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一级主任科员,从事海河、珠江防汛工作,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利扶贫先进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周晋在调研大藤峡水利枢纽留影。受访者供图
与水结缘:从河海学子到防汛尖兵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雨后的水流在地面上汇聚成溪,那种自然的力量让我着迷。”回忆起童年,周晋眼中闪烁着对水的热爱。这份对水的天然兴趣,引领他走进了水利的世界。
周晋于河海大学系统学习了水文学等专业知识,为日后投身水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兴水利、除水害历史悠久。水利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也涉及数值模拟、信息化等前沿领域,还与气象、农业、土木等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牢基础才能行稳致远。我感到很幸运,能把学习研究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2018年,周晋进入水利部,所在的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四处主要负责海河、珠江两大流域的防汛工作。海河流域洪水迅猛,大洪水常发生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珠江流域汛期长且台风暴雨多,往往持续到10月以后。
近年来,周晋与同事们奋力打赢了2020年长江大水、2021年黄河罕见秋汛和海河夏秋连汛、2022年珠江大水和长江大旱、2023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2024年珠江北江特大洪水等一场场硬仗。

2023年周晋在汛前调研大清河防洪工程体系(左三为周晋)。受访者供图
决战海河:用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洪水的不确定性
2023年“七下八上”期间,台风“杜苏芮”残余云系5天内在海河流域倾泻了494亿立方米降雨,相当于3500个西湖的水量。海河流域时隔60年再次暴发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量级大、来势猛,防汛形势十分危急。
当台风“杜苏芮”还在南方肆虐时,水利部信息中心预报,海河流域受台风影响可能发生严重暴雨洪水。“海河流域工程体系薄弱,多年未经洪水检验,因此预字当先、尽可能提前充分准备好是不打乱仗的关键。”周晋说。
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周晋和同事们对可能发生洪水的河系逐条分析形势,理清薄弱环节,梳理洪水调度方案。随着洪水形势逐渐明朗,水利部第一时间提出启用东淀蓄滞洪区,在洪水到来前2天开始转移区内12万名群众。
然而,洪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7月31日,永定河来水暴涨,卢沟桥枢纽流量在一个半小时内从1000立方米每秒陡涨至4650立方米每秒,是近百年来最大的流量。
面对下游永定河泛区可能启用、十几万人亟待转移的严峻形势,周晋和同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不间断监测洪水动态。周晋紧盯洪峰演进,反复计算水库剩余滞洪容积,滚动推演调度方案。调度过程中困难重重:上游重要水文站被大水冲毁,指挥部一度失去了水情信息来源,紧急时刻,是水文职工顶风冒雨、迎着滚滚洪水现场测报,为调度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
那天,周晋彻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洪峰演进和永定河泛区人员撤离情况。“洪水来得太快太急,加上突发情况,对我们的工程体系、调度水平、组织动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周晋说,他和同事们争分夺秒与洪水赛跑,连续发出6次调度指令,充分利用滞洪水库极为有限的库容削峰拦洪,控制河道下泄流量,为下游人员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直到卢沟桥枢纽出峰回落,永定河泛区内15.3万名群众全部提前转移、无一伤亡,那一刻,周晋和同事们才长舒了一口气。
挑战并未结束。8月1日深夜,白沟河左堤在建涵闸发生渗漏重大险情。想到当时的情景,周晋仍心有余悸,“白沟河洪水水面距离堤顶一度不足半米,穿堤涵闸渗漏险情还在加剧。一旦堤防溃决,洪水将直接冲击固安县,严重威胁周边低洼地区,正值深夜,后果不堪设想”。

2023年7月31日晚,周晋起草卢沟桥枢纽调度令。受访者供图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连夜会商,作出构筑“三道防线”的关键决策。根据安排,周晋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起草报告、及时上报信息、持续跟踪落实。
最终,白沟河左堤险情得以成功控制,保障了重要保护地区防洪安全。“洪水不会停歇,险情不分白天黑夜,要战胜洪水必须先适应它的节奏”,周晋感慨道。洪水当前,从部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坚守在战斗岗位,会商室灯火经常彻夜通明,很多同志以汛为令、以办公室为家。一盏盏深夜里的明灯、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楼道弥漫的泡面味道、吱吱作响的行军床,都成为周晋脑海中独特的记忆符号。他说,这是抗洪精神的现实注脚,是给人民群众稳稳安全感的底气来源。
海河大水后,周晋在办公室连续工作多天后第一次下楼。回想当时的感受,他记忆犹新:“雨后初霁,走在回家路上看到整洁有序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想到面对如此罕见的大水,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力减轻了洪水影响,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行,心里是自豪的。”
寄语青年:争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行家里手
“每一场洪水来袭,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磨炼本领的机会,打一仗就要进一步。”如今业务精进熟练的他,其实是一名不满三年的防汛“新兵”。
2022年下半年,周晋的岗位从综合岗位调整至防汛业务处,面对全新工作领域,对工程体系不熟悉的他心里没底。为了打有准备之仗,他反复研究调度方案和工程布局,直至能够手绘流域水系图,抓住汛前时间深入海河和珠江流域各主要河系,就防汛难点、堵点问题实地调研,基本摸清了大清河等河道实际行洪能力,心中有了一本“水账”,为“23·7”海河大水期间做好防汛参谋奠定了基础。
“汛期早出晚归是常态,经常是深夜到家,家人已经睡了,早上他们还没起床,我就已经上班了。”周晋的爱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担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她理解并支持周晋的工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在妈妈的教导下,也知道关心爸爸“工作忙,要多喝水,中午休息一会”。每次想到家人,周晋在感觉亏欠的同时也充满了动力,“家人的支持是我心无旁骛工作的底气,家庭的温暖是我不竭的动力源泉”。
努力收获了认可。2021年周晋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扶贫先进个人”和“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2022年,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中作出重大贡献,所在处记三等功。2023年,在海河“23·7”特大洪水防御中作出突出贡献,个人记三等功。2024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2023年10月,周晋在水利部表彰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沉甸甸的荣誉是肯定和认可,更是信任、鼓励和鞭策”,周晋说,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担当作为,当好防汛决策参谋助手。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在周晋看来,新时代的青年水利工作者应该有“跳出水利看水利”的格局,领会治水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学习、磨炼本领,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争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行家里手,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周晋说,欢迎广大青年朋友投身水利事业,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奔流不息的江河里,在治水的波澜画卷中成就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