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办“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第五场发布会。作为青岛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正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处处长焉栋就近年来青岛港发展情况予以介绍。
据介绍,2024年,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等4个项目相继完工,《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为拓展港口发展空间、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宝贵条件。目前,青岛港已建成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世界最大23.7万总吨的邮轮。可以说,青岛港已经做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2024年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7.12亿吨、3087.4万标准箱,均位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深化拓展海运物流网络,累计开辟230余条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能力,2024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接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3%,跃居北方港口首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9自然箱/小时,第十二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2025年,青岛港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将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号至8号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预计建成后,新增年通过能力可达2600万吨、1100万标准箱。在前湾港区,将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海铁联运量达到265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中欧班列开行量达到1100列,为广阔腹地打造便捷的“经济出海口”。
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推进港口作业设备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港口清洁能源应用,建设全场景氢能港口。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