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探广州普惠托育园:定价低托位爆满,公建民营发展仍有挑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0:17:0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积极推行公建民办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普惠、多元、优质的托育服务。

2024年5月,广州首家“公建民营”街道普惠托育园在越秀区建设街道启动。至今,越秀区18个街道普惠托育园已全部开园。

一年来,越秀区“公建民营”街道普惠托育园运营情况如何?南都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越秀区通过推进“公建民营”模式,整合既有物业突破场地紧张难题,使得普惠托位定价降至市场价的50%至80%,多个普惠托育园托位“爆满”,但也有托育园受环境影响暂时“搬迁”。

与此同时,未来广州针对普惠托育机构补贴逐年递减,亦为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普惠托育园仍需思考如何在市场上主动求发展,做到可持续运营。

现象

多个普惠托育园托位“爆满”

有托育园受环境影响暂时“搬迁”

南都记者调研发现,运营一年来,多个普惠托育园出现托位“爆满”现象。

2024年9月,光塔街道普惠托育园正式开园,可提供64个普惠托位,不到半年时间园区已经满员。光塔街普惠托育园园长臧颖介绍,自2024年10月起,园区已经新增了一个乳儿班,最小的孩子送托时仅六个多月,其余混龄班学位则排到明年3月。“在托位没有满之前还会开展临时托,现在都没有空位了。”

“开园三个月后学位就满了,后面还有十几个家庭在排队入园,预计要排到今年年底。”洪桥街普惠托育园园长姜莹表示,托育园原本规划了45个托位,目前有点供不应求,特别是3个月至1.4岁的乳儿班很受欢迎。

2024年9月开园的大塘街普惠托育园(大塘街30号园区),在册学生几近满员。“有周边的居民,也有天河的孩子父母在周边上班,送小朋友过来。”该园负责人邹裕琪说。2025年2月开园的大塘街普惠托育园(文明路97号园区)实际托位使用率近半。

虽然越秀区各个街道都开设了普惠托育园,但“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提供的托位数量多在100个以内,与周边居民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光塔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雄表示,光塔街托育园在老城区中面积比较大,服务价格也非常优惠,受到广泛欢迎。未来,街道会持续探索符合辖区特点和婴幼儿发展规律的运营模式,满足市民需求。

亦有个别托育园在运营中受到周边环境影响,暂时性“搬迁”。2025年5月中旬,南都记者走访运营满一年的建设街普惠托育园时发现,园区大门紧闭,门前的户外空间布满落叶。普惠托位的孩子被转移至不远处的商业托育中心,后又安置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5月中旬,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建设街普惠托育园暂时性“搬迁”,门前的户外空间布满落叶。

“周边正在拆迁,灰尘太大,等工程结束后还会回去。”该园区运营方一工作人员表示,现如今15个普惠托位爆满,等到8月底才有名额,但商业托位还有,价格比普惠托位多出一两千元。

经验

托育行业建筑要求标准高

需整合既有物业突破场地紧张难题

在推行公建民办模式的过程中,托育机构对于建筑的要求标准较高、场地紧张是越秀区普惠托育园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越秀区各街道整合自有物业、颐康服务站、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等既有服务资源,为普惠托育园腾挪空间。

根据《托儿所 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托育园必须要有保健观察室,应设独立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其中还提到,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当布置在首层确有困难时,可将托大班布置在二层,其人数不应超过60人,并应符合有关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

“托育园基本上是二层及其以下,按现实管理方便,安全第一的原则,最好选择二层以下的。”大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唐莹表示,越秀区物业多为既有建筑,选择有限。原本街道谋划将现有场地腾挪开来,做一个大型托育机构,可以一次性提供多个托位。但是有些场地面积够了,消防、排水又不符合标准。

“有一些物业是老别墅,改造成本更高。虽然有三百多平方米,但隔成了七八个房间,对托育机构而言装修成本很高,还很难用。”她补充道。

唐莹牵头,与越秀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专家,区建设水务局工作人员,再加上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了“看房团”。

大塘街普惠托育园(文明路97号园区)虽然不临街,但经过装修后布置温馨明亮。

看了十几处物业后,一处位于文明路的内街商铺进入视野,但仍面临空间太小、户外空间不足等问题。好在步行3分钟内就有个口袋公园,各方给出专业意见后,焦点问题是采光和通风。经承办机构专业设计,对里外大门进行改造,空气可以对流,也增加了采光。

“‘公建民营’场地基本上都没有那么完美,大部分不临街,面对社会的显示度不够。”负责大塘街普惠托育园(文明路97号园区)运营的广东全优加家庭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助理王晨说,在现有条件下,公司邀请知名设计师改造,提前对辖区内居民做科普宣教。

成效

“公建民营”模式降低租金成本

普惠托位定价降至市场价的50%至80%

通过提供运营场地、水、电、气均按居民价格收费的方式,越秀区普惠托育园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普惠托位定价降至市场价的50%至80%。

据不完全统计,以全日托为例,越秀区2至3岁幼儿的服务费用为1450至2800元/月不等,1岁至2岁幼儿的服务费用为1500至3500元/月,1岁以下孩子的服务费用为3000至4200元/月。

托育机构运营支出主要在租金,而“公建民营”运营模式使得租金成本大幅降低,物业基本上是由政府无偿提供或者按照5元/平方米租赁。邹裕琪告诉南都记者,以前一个月租金要一万来块钱,现在只需要十分之一。

洪桥街普惠托育园。

姜莹透露,集团在荔湾开设了一家1000平方米的民办托育园,每个月租金加管理费将近6万元。“现在由街道提供场地,让我们很有安全感,政府也提供了宣传服务、专业资源和部分经费支持,可以让托育人安心地做早期教育。”她表示,洪桥街普惠托育园前期共投入34万,设计打造适合小朋友成长的环境。

“不算上前期投入,我们在2025年4月开始收支平衡。”姜莹认为,“虽然面积受限、托位较少,但只要口碑做得好,这家园肯定能够可持续发展。”

臧颖也表示,政府对普惠托育园支持力度较大,不仅有建设补贴,还有托位补贴。普惠托育园第一年租金全免,后续收费最高也不超过每平方米每月5元,对比附近商铺,租金便宜不少。“开园两个月后已经收支平衡,今年五月微微盈利。”

到了周末,普惠托育园还会依托“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针对辖内0-3岁的亲子家庭定期举办亲子育儿课堂。图为大塘街普惠托育园(大塘街30号园区)。

到了周末,普惠托育园还会依托“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针对辖内0-3岁的亲子家庭定期举办亲子育儿课堂。将“向日葵亲子小屋”与普惠托育园建设相融合,不仅能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普惠托育服务。

挑战

针对普惠托育机构补贴逐年递减

普惠托育园仍需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

然而,南都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支撑普惠性托育机构的补贴正逐年递减。

根据《广州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资金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对街(镇)通过公办或公建民营等形式新建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其中,2024年新建的按每个托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25年新建的按每个托位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现有文件只对2023年至2025年新建的普惠托育园给予补贴,且建设补贴逐年降低,后期有没有补贴还不确定。”有行业相关人员认为,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刚刚开始,需要一段时间孵化培育,有持续的经费投入。

与此同时,广州给予的运营补贴中要求,收托婴幼儿总月数按实计算,收托时间满15天按1个月计算,不满15天不计算。2023年至2025年,机构实际收托人数每人每月运营补助也逐年递减。

然而托育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临时托、半日托、全日托等各种收托类型都有,主要是依据家长需求做好服务。该名行业相关人员认为,既然各种形式都鼓励开展,就应该让各类形式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运营补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普惠托育园要进一步思考可持续运营之道,首要的便是找到合适的运营载体。对于嵌入式普惠托育点,场地大多只是一个空房间,有的黑暗无比、有的很潮,只能做临托。但在托育行业,一个孩子也要有两个老师相互监督,流动性大、成本高,很容易就亏本了。

她建议,托育园面积可以在两三百平方米左右,优先考虑南北通透,有阳光、户外空间的场地,预计做3到4个班比较合适。“两个班能保证人员费用,多一个班有点利润空间。”

该名业内人士还提到,希望政府可以进一步支持托育园老师培训学习、职业技能提升。

建议

推进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普惠托育园应专注服务社区婴幼儿

“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的建设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市民群众可以就近享受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不仅可以提升人口素质,还可以增加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冯荔雯认为,普惠托育园的推广是民生福祉的体现,她鼓励民营托育机构积极拥抱政策,与街道、社区紧密合作,采用多种形式办托,为全社会不同需求的婴幼儿家庭提供服务。

“虽然普惠托育园深藏在街道,面临面积小、运营成本高的难题,但只要能够坚持有品质的服务、建立良好口碑,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便可以稳固地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实现长期服务。”冯荔雯表示,托育的需求确实在,不少优质普惠托育园还没开业,托位便已被约满。这是居民群众对普惠托育的期待。

“政府补贴主要帮助托育园做好前期建设,未来托育园也要思考如何保持服务品质、留住用户。”她展开道,办普惠托育的重点在给予家庭适合孩子的成长指导,科学规范和方便可及。相反,如果只是为了拿补贴、谋高利,补贴没了就不干了,初心不在孩子身上的,建议此类托育机构及时转型,不要给孩子造成伤害。

“在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点之前,要深入了解该社区地理、人口、交通、公共配套等情况,精选适合办托的载体,这样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冯荔雯认为,社区普惠托育点要根据需求合理布局,不应为了完成数量任务盲目建设。

冯荔雯还提到,家长也要更好地认知托育服务。三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认知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口综合素质。

相对于学前教育,托育并非基本公共服务,仍未纳入长期的公共财政预算,在《托育服务法》有望今年出台之际,冯荔雯期望社会各界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也期望国家可以在托育机构税收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认定、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黄一苇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鸡毛百科 琼ICP备2024042143号-45